2020年12月12日 星期六

不住相是真懺悔。

節錄自 二零一四淨土大經科註 (第四七二集

        真正發大菩提心,念佛求生淨土,沒有一個不往生的。如果是著相,情執放不下,念佛念得再好,只有生天的分,不能脫離輪迴,這樁事情不能不知道。叫我們離相,他舉的《金剛經》的例子,「《金剛經》云:應無所住行於布施。所謂不住色布施,不住聲香味觸法布施」。舉一個例子,菩薩修六波羅蜜,我們也修,我們比不上菩薩的,就是我們住相,我們有分別心,有執著,所以我們修的,修六波羅蜜是世間法,這個施就是六道輪迴。菩薩不住相布施,他修的是出世間法。所以,「菩薩應如是布施,不住於相」。我們想不想學菩薩?想。怎樣學?先學放下,先學看破。我初學佛的時候,章嘉大師教我「看破、放下」。看破,了解事實真相;放下,不起心不動念就是放下,把起心動念放下。分別執著是更深一層的因果,造因哪有不結果的道理?無論是善是惡都不是真的,大乘經裡頭告訴我們,「凡所有相皆是虛妄」。這個地方引的《金剛經》好,「若菩薩不住相布施,其福德不可思量」。
        「靈峯」,蕅益大師,他的《金剛經》註解叫《破空論》,《金剛經破空論》裡面解釋這個,「以無所住法,住般若中,熾然修行六波羅蜜,而不取相」,這就把菩薩跟我們不一樣的地方說出來了,說得很清楚。般若,真實智慧。怎樣才住般若之中?無所住這個方法就是住般若中。什麼無所住?我們做好事,這舉的例子布施,我們拿錢財布施給需要的人,幫助他免於飢寒,他沒有吃的、沒有穿的,我們能幫助他,這是好事,行了善事。如果這個善事放在心上,那就不善了;如果這個事情做完之後,不放在心上,若無其事,心裡頭不落印象,這就住般若。菩薩教給我們,行善不著行善的相,造惡不著造惡的相,不住。不要做了錯事後悔,我們講懺悔,懺悔能把這個業障懺掉嗎?不能。怎麼樣才能夠把這個罪業懺除,不住相是真懺悔。同修們要曉得,我們修懺悔法都錯了,一遍一遍的薰修,造作的錯事永遠不會忘記,根深蒂固,這怎麼辦?為什麼是這樣?沒智慧。有智慧的人知道,有智慧的人看破了,知道善惡都是假的。不住相,真心現前;住相,妄心現前,不一樣。不住相的是菩薩,佛菩薩;住相的,六道眾生。著相出不了六道輪迴;離相,阿羅漢就離了,就不執著了,出六道輪迴。但是他還有分別,他出不了十法界;分別沒有了,十法界超越了,入佛的境界。這個道理我們不能不懂。

2020年11月11日 星期三

往後還有沒有佛法?

節錄自 二零一四淨土大經科註 (第四六八集

        人間人口在膨脹,一年比一年多,這什麼原因?共業所感,是來受報的。往後還有沒有佛法,我不敢說;還有沒有淨土,我也不敢說。科學技術突飛猛進,把人都迷了,人總認為科技是萬能的,佛菩薩是虛無縹緲的,六道輪迴除了畜生道、人道,其他的沒見過,天道沒見過,修羅道沒見過,鬼道沒見過,地獄道也沒見過。沒有見過的,過去半信半疑,現在根本就不相信,怎麼辦?我們在這一生當中,我這算過來人,先度自己,再幫助別人,這個重要。自己要沒有得度,大限到了到哪一道去?五戒十善有沒有全做到?全做到,佛告訴我們,來生可以保住人身。中國古聖先賢教我們,五倫五常、四維八德,這是標準的人道。如果這個做到了,來生一定得人身,而且福報比這一生大,富貴人家,你是貴人,你是富翁。那個時候有沒有佛法?不一定,有佛法的時間不長。
        釋迦牟尼佛的法運一萬二千年,現在是第三千年的開端,後面還有九千年。佛說了,九千年只有這部經能得度,我們相信,這個經,這個法門有三寶加持。釋迦、彌陀憐憫這個地方有緣眾生,以佛陀的威神,保護這個經不會失傳,我有這個信心。但是,修學這個法門的人愈來愈少,雖少,成就的多。這兩句,我們如果經教沒有把握幫助我們斷煩惱,就是幫助我們看破放下,我們馬上要回頭,信願持名,我們要入阿彌陀佛的僧團,到極樂世界去學習,這就對了。所以七十歲以上,時間就不長了,要以念佛求生淨土為主,主修,絕不改變,這就對了。經每天能讀一遍,很好,不能,沒關係,讀《阿彌陀經》一樣的。

        用《無量壽經》來修行的,還是在我們這個時代,特別是夏蓮老的會集本出來之後,依照這個本子修的人多。原來的五種譯本,即使王龍舒的會集本、魏默深的會集本,這裡面都有問題。真正會集的善本只有這一種,這一種二戰之後才出來的。我們這一回頭,帶了一批人專修專弘,最好是自己往生真有把握,再來弘法,學海賢老和尚。他隨時可以往生,他大慈大悲,不怕艱難困苦,留在人世間表法,一百一十二歲他走了,是我們念佛求生淨土的好榜樣。為我們所表演的,不認識字,沒有念過書,二十歲出家,師父就是告訴他一句佛號,南無阿彌陀佛,囑咐他一直念下去。他的長處,沒有人能跟他相比的,那就是老實、聽話、真幹,他具足這三個條件,所以一生圓滿成就。

2020年10月10日 星期六

經要天天讀。

節錄自 二零一四淨土大經科註 四六六


       『往昔』,我們做了很多好事,好事是功德;也幹了不少錯事,錯事是過失。無始劫以來到今天,我們出不了六道輪迴,六道輪迴是怎麼變現的?是三業不善所造成的,念頭不善、言語不善、行為不善造的惡業。念頭是意業,言語是口業,身體動作是身業,三業不善。三業怎麼不善?與煩惱相應。什麼是煩惱?貪瞋痴慢疑,問題在這裡,與這個相應。外面,六根對這六塵,色、聲、香、味、觸、法,法塵是念頭意根對的,我們每天幹這些,造不完的業,業感果,有受不完的罪。這個事情多可怕,我們不能不知道。怎麼樣才能叫我覺悟?我們今天,古人告訴我們,遍數,讀經。經要天天讀,經要天天講,天天講、天天讀,不定什麼時候豁然開悟。如果讀經很少,遍數不夠,沒有開悟的指望。日常生活當中起觀照功夫,把經上所說的,在日常生活當中我看到了,我聽到了,我接觸到了;接觸到了,都是假的,才肯放下,原來放下就是。學佛功夫不得力,就是貪瞋痴慢疑沒放下,色聲香味觸沒放下。這個沒放下,就是六道沒放下。貪瞋痴慢疑沒放下,功夫不足。放下講功夫,看破是智慧。
       『往昔世中,過失盡已,然後乃出』。宗門,禪宗講頓悟、頓捨,上上等功夫的人,他看破了,馬上就放下,放下就成佛。惠能大師在什麼時候放下?賣柴,遇到一個人在念《金剛經》,他在窗外旁聽。等他念完了,他進去敲門,問他念的什麼,這個人說我念的《金剛經》。他就把他聽的這個味道講給他聽,這個念經的人非常驚訝,這不是一般人能講得出來的。再跟他聊天,了解他一生的經歷,原來是個賣柴的樵夫。但是他聽了他的話,這人有慧根,值得栽培,保送他到黃梅去親近五祖去。送他十兩銀子做安家費,他的老母親,有些居士們替他照顧,叫他放心,一心到黃梅去求法。《壇經》前面記述這段故事。真放下,馬上就脫離。
        我們為什麼放不下?沒看破。為什麼沒看破?我們的疑沒有斷。聽經,學佛幾十年了,半信半疑,不是真的放下。真放下,他就入門了。老師當時教我做六年,我六年沒放下,六十年才好一點,學佛六十年好一點,今年六十六年。不在事上、境緣上,境界緣分裡面去真磨鍊,真功夫不能現前,要禁得起磨鍊。磨鍊裡面最重要的,就是「萬法皆空」,古人用這句話,下面續的是「因果不空」,能講得通。用在修行上,明心見性不空,看破放下不空,真能幫助你入佛境界。時代不一樣,亂世,活在這世間太苦,我們要幹真的,不能幹假的。幹假的,來生還是六道輪迴;幹真的,決定求生淨土,往生極樂世界,就對了。

2020年9月9日 星期三

第一樁大事。

 

節錄自 二零一四淨土大經科註 (四五八


        學習佛法,究竟方便,一門深入,專念阿彌陀佛,海賢老和尚做榜樣,這是沒有一個人做不到的。海賢老和尚不認識字,沒上過學,沒念過書,出家之後就是一句阿彌陀佛,就這一句佛號,他念了九十二年,自在往生。二O一三年一月走的,今年二O一七年,還不到五年。他給我們做證明,他給我們做榜樣,我們要相信,不相信就可惜了,自己把這一生耽誤了。幹什麼樣的好事,頭等的好事是往生極樂世界。我們這裡漢學院辦不成沒關係,我到極樂世界去,打個轉再來就辦成了,這是真的,不是假的。所以這個不是第一樁大事,念佛求生淨土才是第一樁大事,這個我們隨分隨力隨緣。
       
漢學院很不容易,我是做了好幾年的夢想,沒有想到夢想成真。這個功德應該是校長的,他認真,他認真我不能不追隨,不追隨對不起他。所以,世出世間一切法,諸位記住一句話,它能興還是它不能興,它會衰落,只看一樣,這個團體和不和睦,家和萬事興。如果這個團體不和,肯定它不會起來,它搞不成功;如果它和,和睦,決定成就。這是關鍵。看一個家能不能興旺,你看那一家和不和,夫妻兩個都吵架,都彼此不服,這家庭沒希望,將來會很苦,說不定過個三五年就看到了。現在社會太多了,你細心的觀察,不必要什麼感應,很現實的,你就能看出來。如果這個團體不和,每個人有自己的成見,我不服你,你不服我,它肯定失敗。看到了不必說,我們有退一步的想法,我們有退路。真正成就,我到極樂世界去,打個轉再來,我來再辦漢學,行,可以搞得成功。所以,肯定人人是好人,事事是好事,惡人也是好人,壞事也是好事,對我來說統統是好事,為什麼?不離自性。

2020年8月8日 星期六

去不了,為什麼?

 節錄自 二零一四淨土大經科註 (四五五


                在此地介紹極樂世界,釋迦牟尼佛希望我們要能信佛智。這個『不了』,了是了解,就是對於佛的智慧不認識,佛給我們講了,我們聽了,還不敢肯定,還懷疑。這是人之常情,我們每個學佛的人,都有犯這個過失,輕重、時間早晚不一樣。有一些人根很利,聽了他就相信,他就不懷疑,難得。第二個因素,往生極樂世界第一個要信,第二個願,願去。願去去不了,為什麼?這個世界沒放下,所以你去不了,徹底放下了就去了。這是真的,不是假的,《淨土聖賢錄》裡頭有記載,《往生傳》裡頭也有記載。閉關七天,求生淨土,七天到了,果然往生。他告訴大眾,阿彌陀佛來接我,我到極樂世界去了。
                
一般人念佛七天,七個七天,一百個七天,也去不了,什麼原因?對這個世界有貪戀。貪戀最嚴重的,情執,情不重不生娑婆,念不一不生淨土。所以,淨土教導我們,只有一個念頭,阿彌陀佛,佛念,除阿彌陀佛之外統統放下,這一念就能往生。阿彌陀佛第十八願,臨命終時,一念、十念就能往生。成佛,自己要想一想,認真去想想,八萬四千法門,哪一個法門能幫助我成就?每一個法門都要斷煩惱證菩提,連極樂世界也要放下,只准許一念,一念就能往生。這一念忘掉了就往生不了,你往生的緣就斷掉了。斷掉的時候,再等來生來世,來生能不能得人身,得到人身能不能聞佛法,都是問題。

2020年7月7日 星期二

戒律總綱領是什麼?

節錄自 二零一四淨土大經科註 (第四三四集
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經文不長,為什麼勸我們往生極樂世界?原因就在此地,道理就在此地。我們看念老的註解,「又《思益經》曰:若人於淨國,持戒滿一劫。此土須臾間,行慈為最勝」。這個意思,這是經上說的,假如有一個人往生到極樂世界,在極樂世界修行,持戒絲毫不犯,經過多長的時間?一個劫。經上沒有說小劫、中劫,換句話說,這一劫是一個大劫,時間無法計數,今天我們講天文數字。佛經上說這個劫有好幾種說法,都有根據。我們了解,當年佛陀在世,印度也是沒有統一,像我們中國春秋戰國一樣,都是小部落,每個地方有每個地方的說法,不一樣。佛講經一劫大小長短,佛不是在一個地方講經,佛是恆順眾生,隨喜功德。只要你能夠體會到這是一個很長的時間就夠了,不如在這個地方修行,註解後頭講一日一夜。為什麼?我們這個地方持戒難,難能可貴;極樂世界容易,極樂世界純善無惡,你要想動一個念頭,機緣都沒有,這是我們不能不知道的。所以佛在《思益經》裡頭這麼告訴我們,這是兩個地區來做比喻,淨國是極樂世界,此土是釋迦牟尼佛娑婆世界。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特別是佛離開我們二千五百年了,我們中國人的算法是三千多年,這個姑且不論。佛陀在世那個時候,那個時候的社會比現在好,相當中國春秋戰國時候,戰國社會動亂,雖然動亂,也比現在好。為什麼?人都還講求五倫五常四維八德,社會有秩序,比不上過去,比我們現在好得太多了!我們知道,今天行慈為善太難得!愈是難得愈可貴,這個道理要懂,愈是難行你能行,這了不起,佛菩薩看到都讚歎、都佩服。
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理明白了,我們就歡喜持戒,戒律是三學裡頭的一種,分量很大,在佛法裡頭是建立一個宗派,律宗。我們要不要去學?不必去學了,學了也沒用處。為什麼?你做不到。那怎麼辦?抓住戒律的總綱領,戒律總綱領是什麼?就是《觀經》裡面所講的淨業三福,你只把這一句抓到,真正能夠力行而不違犯,你的戒律就圓滿了。第一條,「孝養父母,奉事師長」,這是根本戒,「慈心不殺,修十善業」,是佛法裡面講戒律的大根大本。不殺生是十善業裡面的頭一條,這裡特別給我們舉出來,慈心不殺。為什麼?十善業就圓滿了,慈心不殺,佛法的戒律你也就圓滿了。為什麼?戒律的精神是「諸惡莫作,眾善奉行」,你只這一條做到了,眾善都在其中。你願意偷盜嗎?你願意邪淫嗎?你願意妄語嗎?都沒有了。為什麼?慈心,大慈大悲。你來到這個世間來幹什麼的?肯定是像佛菩薩一樣是來救苦救難的,要給苦難眾生做一個最好的榜樣,讓大家看到了向你學習,這就對了。

2020年6月6日 星期六

佛菩薩有沒有保佑我們?

節錄自 二零一四淨土大經科註 (第四三二集
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念老在註解裡面告訴我們,「品末」,這一品最後,「重重誨勉」這一品裡頭,第三十六品,這到最後的一段,再勸我們,勉勵我們,「應棄欲止惡,安和專誠」。這幾句話,我們在這裡深深體會到,佛陀的慈悲關懷愛護,不厭其煩的來教導我們、來提醒我們,希望我們這一生當中有殊勝的成就。末後這一段是許許多多同修,無論是在家出家,一生的修行到最後不能成就,什麼原因?欲沒放下。欲是通常講的五欲,註解裡頭有,「色聲香味觸」,這是五欲。為什麼不能成就?都是敗在這兩句話裡頭,他隨順愛欲,他還是違背十善,造作跟十惡相應。我們想成就,這八個字要把它寫在小紙上,貼到書桌上,每天時時刻刻能看到,這個話釋迦牟尼佛說的,阿彌陀佛說的,一切諸佛如來都如是說,我們怎麼可以疏忽!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經文八個字,註解說,「重複勸勉,應棄欲止惡」,我們就用這四個字做為科題。「安和專誠」,誠敬謙和,這是成功的祕訣。我們要想成就,無論在家出家,學佛就是要學這兩個字,誠、敬。誠敬都包括在安和專誠,通常我們講誠敬謙和,意思是一樣的。學佛從這個地方扎根,從這個地方開始,就是用心要真誠,言語舉動要安和。說到安,今天的社會幾個人安住了心性?問題出現的都是心不安,行不和,所以修行一輩子幾十年,到最後依然是六道輪迴。有些人不知道反省,不知道自己過失,反而怪佛菩薩不靈,佛菩薩沒有保佑他。我們想想,佛菩薩有沒有保佑我們?有。什麼時候?時時刻刻,沒一刻停止。用什麼保佑?用經文保佑,經典擺在你身邊,帶在身上,你沒有去讀它;讀了之後沒有落實,讀經不是讀給佛聽的,不是讀給老師聽的,讀書千遍不是這個讀法,一定要知道。讀一千遍是一千遍的提醒,讀三千遍是三千遍的提醒,是這個意思,一定要言行一致。聽其言要觀其行,講得不錯,講得很好,他有沒有做到?他沒有做到,就不要怪他了,他不會成就的;他要真能做到,決定有成就。


2020年5月5日 星期二

學《華嚴經》好不好?

節錄自 二零一四淨土大經科註 (第四三O集
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「端守者,正守。如教奉行」,我們身體還在這個世間,還沒有辦法擺脫這個世界,還得要生活下去,怎麼生活下去?如教奉行。記住,我只要能吃飽,能穿暖,能有個小房子遮蔽風雨,足了,不再求了,統統放下。為什麼放下?假的,身體也是假的,現在借假修真,往生到極樂世界,那是真的,那不是假的,真的身體無量壽,我們這個身體細胞剎那生滅。一分鐘生滅多少次?佛在經上告訴我們,一彈指多少個生滅?三十二億百千念,一念就是一個生滅,前念滅後念生。你看這一彈指三十二億百千念,百千是十萬,三十二億乘十萬,三百二十兆。一彈指三百二十兆,這怎麼是真的?它太快了,我們疏忽了,以為是真的。這些都是基本的概念,事實真相,我們常常記住,在境界裡頭不會被迷失,不起貪瞋痴慢疑。貪瞋痴慢疑一起來,我們就口裡念一句,這咒語,三百二十兆,就把它解除了。所以它不是真的。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下面念老引憬興法師的話,「端守者,匡邪守正故」。邪的我們遠離它,正法要守住。什麼是正?戒定慧是正。違反戒定慧都是邪。我們今天修這部經,這部經是正,這部經以外都是邪,這要懂得。我們念阿彌陀佛修淨土,學《華嚴經》好不好?不好,為什麼?你所學的跟你所修的不是一條路。搞清楚搞明白了,才真正能守得住。極樂世界,就是《華嚴經》上講的華藏世界,往生極樂世界就到華藏去了。不能夾雜,夾雜的時候兩頭都失掉,只能守一樣。一門深入,不能兩門深入,更不能三門深入。必須要守正,守正就是一門。功夫上守正就是一句佛號,沒有雜念,沒有妄想。所以「盡此一生,端守佛誨,終無懈怠」,認真努力去學習,「故云終身不怠」。


2020年4月4日 星期六

用經教來修定。

節錄自 二零一四淨土大經科註 (第四二三集
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所以真正修行在哪裡修?六根接觸六塵境界,在這個當中修。眼見色,一般世間人見色,怎麼樣?他起心動念、想入非非,錯了!裡面有喜歡的、有討厭的,起這些念頭,這是什麼?這造業了。起善念頭造善業,起惡念頭造惡業,起心動念就造業,那就是來生的果報。佛弟子呢?佛弟子跟世間人不一樣,佛修淨業,佛希望覺悟。所以,佛教人戒定慧三學,因戒得定、因定開慧,智慧現前。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又很具體教給我們,從哪裡下手?「一門深入,長時薰修」。佛的經教,四十九年所說,分量很大,後人,這祖師大德把它蒐集起來,依照它的性質分類,編成《大藏經》。分量很大,不是一個人一生能夠學得完的,所以古人教我們選擇,選擇一門,你喜歡的,你有能力學習的,選擇之後就一門深入。什麼叫深?得三昧叫深,三昧得定。我學《華嚴》,得華嚴三昧;我學《無量壽經》,得彌陀三昧;我學《法華經》,得法華三昧。學一樣能得到,學多樣很難,多樣什麼?你分心,你的心力不能集中,分心;分心就是障礙,不能得定,一門容易得定。要知道,我學經教是要得定的,目的在此地,不得定就白學了。
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方法呢?古大德教人確實簡要詳明,方法就是「讀書千遍,其義自見」。無論你有老師指導沒有老師指導,這八個字要記住,這是你學經教、修行、開悟的根本。你能夠依這個方法不捨棄,肯定有成就。北京有個居士,他最近六年選了一部《大乘起信論》,看得很歡喜。我就告訴他,讀書千遍,你把它念一千遍,念的時候規規矩矩的念,字沒有念錯,沒有念漏掉,不要想裡面的意思。你一面念書一面想裡面的意思,你想的那個全是胡思亂想。那我想別人的註解行不行?也不行。不能想,沒有念頭,為什麼?修定!我們是用經教來修定,這叫教下,教下有八個宗派都是用這個方法。

2020年3月3日 星期二

聽其言而觀其行。

節錄自 二零一四淨土大經科註 (第四一七集
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學佛難!我們聽到有些法師大德講得很好,記住,孔老夫子警告我們,「聽其言而觀其行」,「觀其行」這三個字重要。他說得很好,他做到沒有?細心去觀察。如果他沒做到,我們只聽他上半句,聽其言,下面觀其行則就不要了,意思你懂了嗎?說得很好,點點頭,行為,則搖搖頭,不能跟他學,跟他學是騙人,那妄語、兩舌、惡口、綺語,是不是?一看就看出來了。我們自己真正做佛弟子,皈依三寶了,一定言行一致。在今天的社會,有這個必要,先行其言,我還沒有說話,我先做到,做到之後再說,沒有做到的我不敢說。這是真佛弟子,給社會大眾做佛門弟子的好榜樣,人家一看,這是佛的學生、菩薩的學生,是個學聖賢人的人,這就對了。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如果拿著別人的招牌,自己掛上,做出種種不法的事情,社會大眾有明白人,不是沒有,明白人看得出來,你在造惡業,你將來要受三途苦報,這經上講得多清楚多明白,不是假的。所以我們謹慎一點,還是先行其言。處處能夠想到,我言行舉止都要給大眾做好榜樣,不能虧負三寶,不能辜負祖先,父母怎麼教我的,老師怎麼教我的,我要對得起父母師長。

2020年2月2日 星期日

得天天懺悔。

節錄自 二零一四淨土大經科註 (第四一四集
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人走到利害勝負,損人利己,『結忿成讐』,「讐」是冤仇,所以一切不顧,家破人亡,這個在歷史上我們真看到了,故云『破家亡身,不顧前後』,「前」是現前,「後」是來生因果報應,多麼可怕!為什麼要幹這個事情?別人幹,看到別人幹,自己要不幹好像落伍了,別人最後破家亡身,那個不顧前後的後,後是來世的果報,來世不但是墮惡道,惡道出來如果再得人身,冤家遇到冤冤相報沒完沒了,你說這多可怕!這樁事情,只有佛講得清楚、講得明白。我們要是真的搞清楚、搞明白了,再窮再苦我也不敢欺騙別人,也不敢奪取別人,為什麼?那是罪上加罪,這一世現世的報輕,來生三惡道的報重,不能做!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註解裡頭,「前後者,前因後果。又《會疏》曰:前不顧是非」,什麼都敢幹,不知道因果,「後不顧譏嫌」,也就是輿論對你的批評,他不在乎,他沒有把這個放在心上,他只是把利擺在心上,怎麼樣奪取,用什麼手段。這個下面也是《會疏》講的,「亦前不顧明哲昭察,後不顧鬼神冥記」;這兩句話是真的不是假的,我們起心動念,言語造作,都要想想真有天地鬼神。在哪裡?一切時一切處。我們肉眼看不到,他能看到我們,我們看不到他,我們起心動念他知道。鬼神都有他心通,我們也有,迷失了,能不能恢復?能,修定就能恢復。佛經上告訴我們,小乘初果,大乘初信,這是佛的入門弟子,我們今天沒入門,在門外,如果你入門了,入門就是戒定慧,持戒、修定、開慧。
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戒持什麼?我們學淨土,淨土經典這一段全是戒律,講因果報應。《觀無量壽佛經》,淨業三福是總綱領,要常常記住,時時刻刻提醒我們。佛教導我們,第一條,「孝養父母,奉事師長,慈心不殺,修十善業」。這一條就是戒。這是什麼戒?人天戒法。你能把這四句做到,你來生不失人身,你不會墮三惡道,你在什麼地方生存活動?你在人天兩道。我們現在得到的人天兩道,把人天兩道保持住,淨業三福第一條你做到了,就能保存住,真的不是假的。第二條是小乘、是學佛,第一層是人天法,人天是學佛的基礎,人天沒有學好怎麼能學佛?所以孝親尊師是根本。「慈心不殺」修大慈悲心,菩提心的根本。接受佛陀十善的教誨:身,不殺、不盜、不淫;口,不妄語、不兩舌、不綺語、不惡口;意,起心動念,不貪、不瞋、不痴。這是最低的限度。這個能做到,往生沒問題,信願持名決定往生。如果這條沒做到,不孝父母,不敬師長,還殺生,不修十善,造十惡業,念佛能不能往生?不能往生。但是佛家有特別法,這是淨土宗的,你幹的這些錯事,五逆十惡幹這些錯事,臨命終時遇到善友勸導你,教你懺悔業障,信願持名,求生淨土,你要是真幹也能往生!這是淨宗最大的恩惠,准許你懺悔,准許你回頭,真懺悔,真懺悔是往後永遠不造了,過去造是過去無知,貪瞋痴迷惑了,從今之後不造惡業了,真回頭了,行,阿彌陀佛照顧你。但是你發這樣的心,懺悔心,得天天懺悔,為什麼?多多少少、有輕有重,還是在造,自己一定要反省、一定要思惟。要觀察,不看別人,看自己,看別人作惡,那是一面鏡子,照鏡子,立刻回頭想想我有沒有造惡,這叫真修行。看到別人行善,想想自己有沒有行善,斷惡修善,才能保住人天這兩道,這兩種。起心動念言語造作,如果與十惡相應,三途;與十善相應,人天,再加上信願持名,你往生了,問題真解決了,這個人叫自愛,真正愛自己,真正給自己鋪上無比殊勝的大道,再不會把路走錯了。

2020年1月1日 星期三

第一福果。

節錄自 二零一四淨土大經科註 (第四一一集
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今天是做好事,修善業,善業福果,發心學講經是善業,第一善業。發心護持,弘法利生是第一福果。什麼是福果?這是福果,要懂得。這個事情都要靠緣分,我有心我懂得,緣不足,一生當中碰到三次緣。四十多歲第一次,好像我四十四歲,佛光山跟星雲大師的緣,他在那裡創業,辦了一個東方佛教學院,請我去當教務主任。如果我這一生都留在佛光山,沒有離開,他那佛學院的學生有一百三十多個人。我的意思,把它分成三個人一組,專攻一部經。我告訴星雲法師,十年之後我有把握培養二十到三十個講經的法師,他們的程度不在我之下,佛光普照全球。他聽了,好是好,那不像學校了。我就告訴他,像學校出不了人才,不像學校出人才,我說我這個學佛就是跟李老師學來的,那不是學校,怎麼學來的?聽經,複講。這裡分組可以分四十多個組,也就是說,我們選四十多部經論,每一組專攻一部,十年。他不能接受,不能接受我一看,我在這裡,這個事都不是我要做的,我就離開了,離開展開了流浪生活,全世界哪個地方請,到哪去講經,好在我認識人多,法緣殊勝,走出國際了。國際講經對自己是好事,提升自己,對大眾實在講得不到利益,為什麼?一年才去個兩次,上半年一次,下半年一次,一次十天,「一日暴之,十日寒之」,所以收不到效果,結結緣而已,這個樣子,我差不多浪費了十年時間。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第二次的緣分,是我五十歲的時候。五十多歲,新加坡,遇到李木源居士,也是我們想辦一個佛學院,預先辦個培訓,弘法人才培訓班,做實驗,辦了六屆,每一屆是三個月,一年辦兩次,三年,很成功,培訓有幾十個學生,小部經能講,講得不錯。我就計畫跟他商量,我們辦個佛學院,就不是培訓班了,認真,有計畫長時間來培養人才,他也答應了,但是沒有多久他又變卦了,不想辦,他還是希望搞這個短期的,我一看到心態變了,不是真正想培養弘法人才,我就離開,到澳洲去了。
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到澳洲,我在那邊創辦淨宗學院,有十幾二十個同參道友,我希望大家一門深入,長時薰修,每一個人專攻一門,到今年十五年,有成就了,可是他們學習不認真,我很失望,好在在新加坡團結宗教做得很成功。我移民到澳洲,是澳洲移民部長找我,希望我到澳洲去。那一年我七十五歲,七十五歲移民人家不要了,他要我去幹什麼?團結宗教、團結族群,給我兩個任務。他們把這個工作交給大學去執行,所以我到澳洲,跟學校發生關係。我感到這個路,祖宗鋪的,三寶加持的。